日前发生在新亚强的化工桶事件,造成了恐慌性的社会影响,相关人士在吉林市区调查了解到,当天吉林市民疯抢矿泉水,价格飙升,从每箱18元涨至25元、30元、50元、60元,还有人花80元抢到一箱水。
吉林省政府紧急组织打捞化工桶,一位负责打捞的军人还因此殉职。
泥足深陷化工利薮
初亚军在8月3日对相关人士说,吉林市确实有人问过他是否搬走,但自己目前还无定算。
而化工桶事件发生后,媒体对吉林省重化工产业沿江布局做了大量报道,据称有黑龙江的专家呼吁,无论多大代价都应将重化工产业搬离松花江上游。
对此,吉林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杰8月5日说,永吉经济开发区的化工企业搬离或者说搬迁到吉林市北部的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对于以后集中防范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确实是很好的事,虽说目前是省管县,但关键看吉林市的决心和力度,如果市委做了决定,搬迁那边几个不大的企业是有可能的。
但对于有人呼吁将吉林省的重化工产业整体搬离松花江上游,他表示,目前以化工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仍然占有全市产值的70%以上,化工产业产值在600亿元左右,新兴产业比重还不到30%,这个时候不可能摒弃化工产业,而只能通过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来改造和取代传统的化工业。而且,事实上2010年吉林石化已经完成了全生产线的升级换代,已经完成了对落后装置的淘汰。
他认为,大搬迁基本不可行,“当年在这里建设**个化工基地,肯定是考虑到它的水源、资源优势,化工产业完全离开水不太可行,也不可能因为有污染,就不发展化工,现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化工。再说整体搬迁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刘杰认为,以化工产业升级换代和强化对企业全过程的监管,将化工污染*小化,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实之路。
园区化能否担负保护松花江重任
刘杰的回答,实际上与吉林省的重大战略意图保持了一致。
吉林省政府在2008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吉林化工园区)是我省石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整合吉林石化建成区、吉林经济开发区和吉林龙潭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设立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8月2日,相关人士走访了中石油吉林石化、吉林市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根据该园区的规划,吉林石化和化纤公司等整体作为建成区被纳入园区,所有入园新建的企业,将与这两家大型化工企业实现管道联通,以实现资源共享、污染排放共同治理。
园区管委会主任崔振吉说,园区内三废治理设施齐备,建设项目中的防污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这一条规定执行率保证在100%,今年上半年松花江水质断面达标率达到了52.7%,在2009年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考核中位列**。
他认为,以园区化治理化工污染,可以担负起保护松花江中上游环境的重任。
记者注意到,该化工园区并非仅将吉林省内部分化工企业纳入园区,而是正积极对外招商。
对此,园区工作人员说,每一个项目的落户,都必须有严格的环评。然而,2009年被媒体怀疑有泄漏的康乃尔化工,便被媒体曝光其环评听证会可疑,谁能监督好环评,对此,记者没有得到答案。
8月5日,记者问刘杰,目前的总量下,松花江已经屡次陷入污染事件,化工园区的对外招商,事实上也在增加排放源。他解释说,引进园区的企业,一定控制在污染很少的类型,主要瞄准的是高精尖技术的化工企业,产值大,排污少,而且,有一个排污总量控制。
记者询问园区工作人员,化工企业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往哪里?回答是,园区引进精细化工企业,排污水量很少,而且处理之后可以循环使用。另一位官员则说,处理过后,达标了再排到松花江。
沿江布局严峻考验地方综合施政水平
虽说官员一再强调以产业升级和园区治理应对化工产业污染,但下游市民认为,化工产业沿江布局,危险品由此放置在水源地,安全不免难测。
记者在安监部门网站上发现,在化工桶事件发生一周前,永吉经济开发区曾组织区内企业开展应急演练,其中,吉林众鑫化工有限公司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开展了应急预案演练。
但这类演练并未能对付这次突发的大洪水。
从7月17日开始,国务院和吉林省几次召开会议要求做好防大汛准备,坚决克服侥幸心理。但悲剧仍然发生,居民与企业都没有获得有效的预警。
以至于7月28日6时,洪水已经漫坝,老人董家平已经奔跑着喊醒了铁路平房区上百户人家,新亚强的初亚军从政府官员处获得的通知却是“上游可能在9点左右泄洪”。
人们认为,上述情况表明当地政府的综合施政水平十分堪忧。